為什麼企業需要「常年法律顧問」?一篇看懂專業律師服務的價值與服務內容

一篇和您說明企業常年法律顧問的效益,和如何選擇適合的律師。

為什麼企業需要常年法律顧問?一篇看懂專業律師服務的價值與服務內容(閱讀時間:5分鐘)

在台灣,許多企業在遇到法律糾紛時才尋求律師協助,但其實,多數法律問題都是可以事前預防的。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委任「常年法律顧問」——透過長期合作,讓律師成為企業經營的一部分,提供即時、專業的法律支援。


什麼是「常年法律顧問」服務?

常年法律顧問,是企業以年度合作方式聘請律師,提供持續性的法律服務。這種合作模式,像是企業的外部法務長(Legal Counsel),協助企業建立各種制度、降低風險,並即時解決法律問題,當然,也包括了爭訟事件處理。

常見的法律服務內容包括:

  • 契約及各類文件審擬及設計
  • 股東結構與投資、融資事件處理
  • 智慧財產權保護
  • 公司治理制度建置
  • 產品服務及消費者爭議
  • 勞資爭議處理
  • 商務糾紛處理與談判策略
  • 企業營運各類法律諮詢等

常年法律顧問適合哪些企業?

無論您是新創公司、中小企業,或是已有內部法務人員的成熟企業或上市櫃公司,都仍會有外部律師顧問團隊的需求,特別是以下的情境:

  • 有大量契約往來(尤其是對方所出版本),需要專業把關
  • 隨著規模擴張,人才無法跟上,勞資糾紛出現
  • 投資人上門談投資、要求股份
  • 曾經遇過法律糾紛,不希望再走回頭路
  • 想建立制度、提升企業的法遵能力
  • 想讓公司營運有更完整視野,而不總是危機救火

常年法律顧問可以幫您處理什麼?

以下是企業主常遇到,也最常委託法律顧問協助的項目:

1. 合約審閱與撰擬

  • 各類法律文件及契約:從NDA、MOU、LOI、JV、term sheet、SPA、SHA、研發、技轉授權、買賣、租賃、聘僱、委託等,無所不包
  • 語言版本也沒問題:中文、英文、日文

2. 勞資法務

  • 員工聘僱與解雇流程
  • 勞動契約與工作規則、制度設計(常見性平、職場罷凌)
  • 勞資爭議預防與處理策略

3.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 股東協議、股份轉讓、投資架構設計
  • 公司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員工認股、技術股
  • 董事會運作、公司章程修訂

4. 智慧財產與機密保護

  • 商標、專利布局諮詢與申請
  • 著作權及營業秘密歸屬設計
  • 保密條款設計與資訊管理建議

5. 商務爭議與訴訟風險處理

  • 催收流程、存證信函撰寫
  • 和解協議談判與訴訟評估
  • 公關事件處理及因應

常年法律顧問的優勢與價值

  1. 即時支援、快速反應
    隨著深化互動,無需每次重新說明背景,律師已經熟悉您的營運狀況,能快速提供合適處理方案,也能有效控管顧問時數使用。
  2. 制度建立、風險預防
    不只是處理問題,更協助你「從源頭就做對」,降低糾紛的發生機率。
  3. 節省成本,控制預算
    相較每次單獨委請律師計費,年度顧問服務提供更有預測性的法律支出模式。
  4. 提升企業信任度與專業度
    有法律顧問的企業,更能在投資人、合作夥伴、客戶、員工前展現穩健的形象。

常年法律顧問的收費方式?

  1. 常年法律顧問費用怎麼算?
    市場上常見兩種收費模式:「吃到飽」和「時數制」(預買時數、點數)。
  2. 「吃到飽」:顧名思義,就是讓企業可以在期間內無限制的詢問問題。看似對企業絕對有利,但請注意其潛藏的風險;除了服務品質和水準可能隱憂外,表面上吃到飽,但有各種的另收費用,像是開會、撰寫文件皆需另行收費,整體下來,是否真的划算,是有疑問的。
  3. 「時數制」:依據企業規模、諮詢頻率與服務項目彈性調整,讓企業先預買一定時數後使用;以本所而言,客戶可預先購買12個小時(最低方案),後續各項工作則從時數中扣抵,並會定期提供時數明細,讓企業掌握時數使用狀況。
  1. 法律顧問和法律諮詢有什麼不同?
    法律諮詢多為當下一次性問題解決,等於就企業拋出的問題進行處理,顧問則是長期合作,建立制度、處理日常事務,更重要的是,可以預先提供營運建議,預防風險。
  2. 企業找法律顧問值得嗎?
    根據經驗,企業在問題發生後才找律師,往往已錯過最佳處理時機,所需付出的金錢與時間成本更高。

歡迎諮詢|讓我們一起為您的企業建立法律防火牆

如果你希望:

  • 公司契約有人幫你把關
  • 勞資問題可以有人問
  • 投資架構合法又合理
  • 有專業律師團隊當您的靠山

歡迎你聯繫我,了解「常年法律顧問」的合作方式,我會根據你的產業、規模與需求,提供量身規劃的建議。

👉 點此【聯絡律師 Max】預約諮詢|mail:max@joinlaw.com.tw
👉 或追蹤粉專: 《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locale=zh_TW

More Articles
更多文章
最近有不少人玩上癮了;只要輸入幾個關鍵詞,AI 就能幫你生成超有「吉卜力風格」的插圖,甚至還有人把自己畫成《神隱少女》裡的角色風。雖然看起來很好玩,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背後牽涉不少著作權法律問題。
網路行銷人人都要做,然而所涉及法律議題可不少,本文就以常見的廣告不實及廣告素材使用與智慧財產權等面向深入淺出地介紹。
最近在新創圈引起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公司應該用「創辦人模式」還是「經理人模式」進行管理。這是因為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raham提到了「創辦人模式」(Founder Mode)的觀點,雖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但也認為和人們熟知的「經理人模式」(Manager Mode,包括專業經理人)是迥異的公司運營方式:傳統上,人們多認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制度的建立,會由創辦人模式轉向經理人模式為佳,但其是否真的能掌握公司核心價值觀及文化,並帶來更好的經營成果,卻又往往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