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最近在新創圈引起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公司應該用「創辦人模式」還是「經理人模式」進行管理。這是因為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raham提到了「創辦人模式」(Founder Mode)的觀點,雖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但也認為和人們熟知的「經理人模式」(Manager Mode,包括專業經理人)是迥異的公司運營方式:傳統上,人們多認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制度的建立,會由創辦人模式轉向經理人模式為佳,但其是否真的能掌握公司核心價值觀及文化,並帶來更好的經營成果,卻又往往未必。
介紹查核報告所可能調查的其他內容,如智慧財產權、訴訟、營業項目是否符合特殊規範的要求、內部之個人資料保護措施及相關檔案維護計畫等。
討論一般法律盡職調查所可能查核的內容概要,俾利新創朋友更進一步瞭解法律盡職調查的查核內容概要。
在新創投資或併購中常會聽到「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DD)一詞,通常可區分為「財務盡職調查」及「法律盡職調查」。
本月(下集)接續為讀者介紹公司負責人的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並提醒新創公司負責人在執行公司業務時,需步步為營,避免踩雷而得不償失。
很多人誤以為公司負責人就只是董事長,甚至有更多人縱橫商場卻不知自己也是「公司負責人」,可能負相關法律責任而不自知。
在創業的過程中(尤其是草創階段),「如何約定彼此法律關係?」、「如何分配彼此權利義務?」都是新創團隊夥伴間極為重要的議題。客觀的法律、制度本身,都是中立性質而沒有是非對錯,但只要牽涉到「人」與「利益」,事情就會變得很複雜。眾勤法律事務所陳全正律師/副所長與史洱梵律師在【新創園地專欄-創業家實務思維(二)】中,將介紹新創團隊成員之間(尤其是指創辦人之間),彼此可能的法律關係為何(例如合夥等),及應該了解到的權利義務安排(例如出資型態、損益分配等)等觀念。期許本文可以帶給有意創辦新事業的朋友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規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