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8 政大「X創業家」課程業師】

榮幸受鄭教授邀請第三年擔任此課程業師,針對學生團隊的商業模式提供觀察及建議。此課程架構是以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創業核心理念,團隊以此選擇有興趣之目標,並設計出對應的創業內容,像是「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訴求理念就是「綠色經濟、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我自己在這課程中,其實也受益良多,除了看到團隊也許未必成熟,但都富有創意及邏輯的產品/商業模式,是一種學習及衝擊外(老人需要持續接受新知),另外其他的業師都是職場上非常知名的企業家,從他們的觀察視角,可以補足自己的不足,這是很寶貴的。 我自己提出了一些反思(一)商業服務的本質:1.      你的創業,解決了市場的什麼問題?還是說,只要有SDGs的概念,就能讓客戶買單?解決問題和SDGs訴求的關係為何,兩者能畫上等號嗎?2.      也可以說,站在TA的角度,TA有什麼使用服務的誘因?3.      有業師接著提醒,提供的服務能解決問題,還是要用修法來解決?若是後者(倡議),透過創業的方式可能就不是適合的方式。(二)接著就是怎麼獲利?1.      有上述理念,不代表TA就必須要買你的服務。在商言商,TA會需要知道花的每一筆錢,得到的是什麼。因此,交換的價值,永遠是要說明的更清楚。2.      然後,如果獲利的部份就是想靠政府的補助,這不是獲利,也不實際。(三)以及最核心的就是TA是誰?如何佐證?1.      設定的TA有無數據或客觀資訊佐證?成本及定價也是。最直觀的方式就是模擬或感覺消費或產品的情境,這也需要好的觀察力。2.      有很多團隊會直接把TA連結到ESG的對象?但於此同時,是否也把客戶範圍做小了?(四)另外就是提醒應該突顯自己創業的核心優勢。以及學生團隊或是比較早期的創業團隊都會有的問題(我覺得是問題),就是一次想做太多事情,一個產品想要加上太多的功能或服務,這除了以資源來說不切實際以外,重點是,你訴求的功能愈多,切入的領域愈廣,你的競爭對手也愈多。到最後會不會什麼都做不好。 趕快把今天看到的先記下來(搞不好明年還可以再用一次…)

More Articles
更多文章
最近有不少人玩上癮了;只要輸入幾個關鍵詞,AI 就能幫你生成超有「吉卜力風格」的插圖,甚至還有人把自己畫成《神隱少女》裡的角色風。雖然看起來很好玩,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背後牽涉不少著作權法律問題。
網路行銷人人都要做,然而所涉及法律議題可不少,本文就以常見的廣告不實及廣告素材使用與智慧財產權等面向深入淺出地介紹。
最近在新創圈引起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公司應該用「創辦人模式」還是「經理人模式」進行管理。這是因為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raham提到了「創辦人模式」(Founder Mode)的觀點,雖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但也認為和人們熟知的「經理人模式」(Manager Mode,包括專業經理人)是迥異的公司運營方式:傳統上,人們多認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制度的建立,會由創辦人模式轉向經理人模式為佳,但其是否真的能掌握公司核心價值觀及文化,並帶來更好的經營成果,卻又往往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