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新聞中的法律/簽健身服務契約 四個提醒】

首頁圖片
近年來台灣健身風氣盛行,開設健身房也成為許多人創業的熱門選項。然而,近期知名的「全真瑜珈」無預警歇業解散,震驚社會,也讓許多會員驚覺,預繳的費用可能因此血本無歸,更讓不少民眾聯想到過往「亞力山大」等大型健身中心一瞬崩塌的慘痛教訓。

本文由眾勤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全正口述,記者歐芯萌整理

原文刊載於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9051847

近年來台灣健身風氣盛行,開設健身房也成為許多人創業的熱門選項。然而,近期知名的「全真瑜珈」無預警歇業解散,震驚社會,也讓許多會員驚覺,預繳的費用可能因此血本無歸,更讓不少民眾聯想到過往「亞力山大」等大型健身中心一瞬崩塌的慘痛教訓。

事實上,健身房的經營者及消費者,如果對於雙方的契約和服務關係有更完整的認識,都有助於減少爭議的產生。

首先,健身房與消費者的契約關係適用《消費者保護法》,同時政府也頒布「健身中心」、「健身教練服務」的定型化契約範本以及相關「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明文服務項目、收費方式、使用期限、會籍暫停及轉讓、退出與退費,以及最被關注的預費用之「履約保證」等事項。

且應注意的是,所謂健身服務業是從實質認定,不因打著私人會館等名號就能豁免,並且從地點選址(土地使用分區)、社區規約、裝修消防安全、公共意外責任險,以及實際營運時,器材使用須知、駐場人員等要求都要注意,畢竟這都是在一旦健身意外事件發生時,雙方責任歸屬及認定的重要認定依據。

再者,以健身中心最常見的預付型消費糾紛,政府也已明文要求業者除了小額5,000元以下等例外情況,原則都要就預收的費用(50%金額)提供履約保障,且相關作法等,都應讓消費者知悉。

最後,藉由這次「全真瑜珈」無預警倒閉事件,給予消費者在選擇健身房服務前、中、後的四點提醒。

首先是事前。現行健身房消費型態多元,消費者可考慮短期會籍或月繳方案(按月扣款),減少過高的單次預付金額。

其次是事中。如察覺營運有異常,像是工作人員明顯減少、空間縮減,甚至開始大幅度折扣賣課、續約折扣會費等,都不是正常的營運現象;請注意,會員是可以隨時終止契約及要求退款(但無理由終止可能會有部分成本扣除),減少會費無法收回的風險。

第三是事後。如果已經爆出解散,消費者可向業者請求、透過法院聲請支付命令等退還未服務堂數餘額,如果是刷卡方式購課,也可以透過發卡銀行提出信用卡爭議款賠付申請。甚或業者如有隱瞞虧損還惡意誘使消費者購課、續買等行為,也可能涉及到刑法詐欺等犯罪。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消費者要完整保留所有消費契約、收據及付款證明,以作為求償時的佐證。

創業伴隨各種不確定風險,但平時營運資訊的揭示、用心的經營,相信消費者是能夠感受的,而碰到問題時正視處理面對,也是創業家應有的格局和態度。

More Articles
更多文章
新青安貸款最新放寬措施,自9月1日起,將撥款案件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存款及金融債總和的30%)計算之外。為協助想買房的年輕人,眾勤法律事務所律師陳全正有三點提醒,要注意條件限制、自身還款能力,並留意實務細節-房屋鑑價和貸款。
本文要點:1. 關於股份有限公司的業務決策及執行介紹 2. 董事長未經董事會決議授權,所對外的行為效力 3. 要如何認定交易相對人是善意的,而值得受到保護 4. 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