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也會侵權?從「吉卜力AI圖片」看你該知道的著作權陷阱】

about-banner
最近有不少人玩上癮了;只要輸入幾個關鍵詞,AI 就能幫你生成超有「吉卜力風格」的插圖,甚至還有人把自己畫成《神隱少女》裡的角色風。雖然看起來很好玩,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背後牽涉不少著作權法律問題。

我們今天就來了解「畫風到底會不會侵權?」、「AI 生成圖合法嗎?」如果你是創作者、設計師,或單純想用圖片做些事業,這篇文章就更適合你。

畫風也能受著作權保護嗎?

這是最多人問的問題。其實,根據《著作權法》第10-1條,法律保護的是「具體的表達」,抽象的「風格」或「概念」則不受保護。

你覺得吉卜力風是什麼?可能是溫暖的色調、手繪筆觸、自然場景、草原樹林和可愛小生物。這些聽起來很有感覺,但實際上很難界定,也無法說是某人專屬。這也是為什麼,「畫風」本身通常不受到著作權保護。

當你畫到具體角色,風險就來了!

然而如果你用 AI 生成「湯婆婆」(的澀圖?),或其他吉卜力角色的圖,那情況就不同了。因為這些角色是「具體創作成果」,是受到著作權保護,也屬於知名的智慧財產權(IP)。這時若未經授權使用,可能就會涉及侵權。

合理使用不是萬靈丹

有些人會說:「啊即便是角色,但我這是二創、好玩、不是拿去賣,應該是合理使用吧?」

合理使用(Fair Use)這四個字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它不是免死金牌。實際上,合理使用至少必須考慮四大要素,且有爭議時仍須透過司法機關認定,不是我們說了就算。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有商業、營利行為(例如:賣圖、當素材獲做周邊),那風險會明顯增加。

AI 平台會幫你擋侵權嗎?不一定!

目前像 OpenAI、Midjourney 等平台會在技術上過濾某些關鍵詞(像「Ghibli」、「龍貓」),是為了避免生成侵犯特定 IP 的圖片。

但這不代表你就可以安心使用。畢竟法律責任不一定落在平台上,使用者自己也可能要負責。也因此,你若想用 AI 圖來做商業用途,尤其是用到知名IP時(不是風格、畫風層次),務必要特別小心來源與授權。

小心用了別人名字,還踩到商標或公平交易法

即使你畫的圖不是直接抄吉卜力角色,但如果在圖片上註明「created by吉卜力」,那還可能涉及商標使用或誤導消費者,落入《商標法》或《公平交易法》的爭議範圍。簡單說,用別人的名氣來加持自己的東西,本來就有風險。

AI 公司訓練模型,才是法律戰主場

很多創作者關心的問題其實不是「網友生成圖」,而是像 OpenAI、Stability 等 AI 公司,在未經授權下使用吉卜力、Pixar 等畫面來訓練 AI 模型。

目前國外已有不少針對 AI 模型訓練資料來源的訴訟正在進行,理由是這些資料雖然來自公開網路,但仍屬於受著作權保護的創作,擅自重製、改作,已影響到原作者的市場利益。

這場「AI v.s. 著作權人」的大戰還在持續中,也非常值得關注。

加碼一題:你用別人照片生成 AI 圖,有肖像權問題嗎?

這是另一個超常見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有些人拿朋友、偶像或陌生人的照片去套 AI 模型,產出美照或搞笑圖,這可能構成「肖像權侵害」。

根據台灣實務見解(如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上字第673號判決、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613號判決),肖像權是一種人格權,未經本人同意就用來再製、加工,都有可能觸法。而且重點不是你「是否商業用途」,而是「有沒有尊重他人自主權」。

小結:哪些事你該注意?

  • 想畫「風格」可以,但別生成特定角色
  • 盡量不要拿來賣、商業用途風險最高
  • 擅用吉卜力名稱和商標也有法律風險
  • 用別人照片玩 AI 圖可能侵害肖像權
  • AI 模型的資料使用還在訴訟中

有著作權疑慮,找專業律師問清楚

如果你是創作者、設計師、內容經營者,或者只是一般人想搞懂 AI、插畫、圖片的法律風險,不要等出事才來補破網。

我是一位專業律師,長期處理著作權與網路科技相關法律,歡迎你將你的狀況留言給我或私訊諮詢,我會用你聽得懂的語言幫你分析。

👉 有圖就有風險,有法律我來守護。

More Articles
更多文章
網路行銷人人都要做,然而所涉及法律議題可不少,本文就以常見的廣告不實及廣告素材使用與智慧財產權等面向深入淺出地介紹。
最近在新創圈引起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公司應該用「創辦人模式」還是「經理人模式」進行管理。這是因為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raham提到了「創辦人模式」(Founder Mode)的觀點,雖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但也認為和人們熟知的「經理人模式」(Manager Mode,包括專業經理人)是迥異的公司運營方式:傳統上,人們多認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制度的建立,會由創辦人模式轉向經理人模式為佳,但其是否真的能掌握公司核心價值觀及文化,並帶來更好的經營成果,卻又往往未必。
本文介紹保密契約的基本型態、內容、效果及常見問題,並提醒企業保密契約只是營業秘密管理的起點,必須兼顧組織、人、物與環境的管理,而千萬不要以為只要簽署了保密契約就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