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業配影片與薦證/廣告主的問題】

這陣子的某網紅行動電源爆炸恐慌事件,由於先前有多組YTer, KOL業配行銷,其中剛好也有顧問客戶,並詢問後續此事件的處理。

這裡就簡單說一下業配影片及廣告主和薦證者的關係。

  1. 公平交易委員會針對網路廣告公佈處理原則(包括不實廣告等),其中認定由供貨商與網站經營者共同合作完成之購物網站廣告,其提供商品或服務資訊之供貨商,及以自身名義對外刊播並從事銷售之網站經營者,均為該網路廣告之「廣告主」(例如:部落客、網紅、直播主等)。→強調經營關係
  2. 依此,在實務運作上,如部落客、網紅及直播主係以自身名義開團或採取和供貨商配合、從商品銷售額獲得一定比例分潤抽成的合作模式時(團購類型),就會有較高機率被認定為「廣告主」。
  3. 然而,如其僅係收取一次性代言費,而為商品或服務的推薦時,因其未與供貨商有合作銷售,較易被認定為「薦證者」。對於網紅而言,如果該行動電源合作是以團購方式進行,確實有較高可能被認定為廣告主。
  4. 為什麼要區分廣告主和薦證者,原因在於,廣告主需負擔較嚴格的法律責任:對於有不實廣告內容的情況,可能會被依公平交易法第42條規定限期令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並得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屆期仍不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未採取必要更正措施者,得繼續限期令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並按次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至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為止。不可不慎。
  5. 當然,上述主要在探討行為人角色的界定,至於有無不實廣告等,還是要個案探究影片內容有無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例如,只有影片開頭有行動電源的推銷,內容也是單純介紹該行動電源之功能(多種充電功能、充電頭、輕巧攜帶便利等),中性的評論自然較難構成公平交易法21條不實廣告。
More Articles
更多文章
最近在新創圈引起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公司應該用「創辦人模式」還是「經理人模式」進行管理。這是因為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raham提到了「創辦人模式」(Founder Mode)的觀點,雖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但也認為和人們熟知的「經理人模式」(Manager Mode,包括專業經理人)是迥異的公司運營方式:傳統上,人們多認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制度的建立,會由創辦人模式轉向經理人模式為佳,但其是否真的能掌握公司核心價值觀及文化,並帶來更好的經營成果,卻又往往未必。
本文介紹保密契約的基本型態、內容、效果及常見問題,並提醒企業保密契約只是營業秘密管理的起點,必須兼顧組織、人、物與環境的管理,而千萬不要以為只要簽署了保密契約就萬無一失了。
創業家與投資人總是很關注的公司議題之一,就是公司價值及股價,兩者相互影響。最近,臺灣知名新創科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IPO撤件的事件,引起眾多討論,其中亦有關心K公司承銷股價是否過高的聲音;即便是已有如此經營規模、穩定營收的公司,都仍不免有不同解讀,則「公司估值」、「股價設定」等議題,就更值得我們仔細了解,本文就藉由這次事件,來談談公司估值及股價評估的方法,和相關提醒。